“我喜欢她的勇敢、诚实与火一般的自尊。 ”菲茨如是评价姬尔达。所有狂热的爱情,总会有一个轰轰烈烈的开端。生活在城堡里高傲自负的公主,吸引了来自保罗市乡下小伙儿菲茨,简单的故事可以概括为“穷小子爱上富家千金”,也是后来历代爱情故事的雏形。身份上的悬殊使得他对姬尔达的爱如此炽热又盲目,他在他巅峰作品中曾以上帝的视角审视了美国泡沫般的爵士时代和不顾一切中走向毁灭的盖茨比,自身却沉迷在繁荣奢侈的美梦之中,他也和盖茨比一样渴望抓住对岸的绿灯,“他的梦一定就像近在眼前,他几乎不可能抓不住的(巫宁坤译)”。
《盖茨比》的预见性,不仅是遇见了美国梦的破灭,更是遇见了自身走向毁灭的结局。地位的突然跃迁和心爱之人的收获,带给菲茨的不过是对物质的麻木,他跟姬尔达像爵士时代的两颗流行,为世人观望、赞叹,却又避免不了转瞬即逝的悲剧。对这个穷小子而言,截然不同的社会地位让他迷失在舞会的大厅,他既是大堂中纵情享乐的宾客,又是城堡外冷眼审视这一切的上帝。
“他的才华是那么的自然,就如同蝴蝶翅膀上的颗粒排列的格局一样。最初,他并不比蝴蝶了解自己的翅膀那样更多的注意到自己的才华,他也不知道自从何时这些被洗刷掉和破坏。直到后来,他开始注意到了他破损了的翅膀和翅膀的结构,他开始明白不可能再次起飞了,因为对于飞行的热爱已经消逝,他唯一能够回忆起的是,当初在天空中的翱翔是多么的轻而易举啊。”海明威在《流动的盛宴》中这般评价菲茨,为他的才华惋惜。这个曾被他一手挖掘的人,却比他更为世人所铭记。菲茨就是那只蝴蝶,尽管有着无比的才华,却成了爵士时代的最后一次落日,轰轰烈烈地跳入了海平面,带着他曾经写出《盖茨比》时的辉煌。而巧合的是,海明威更像是《盖茨比》的叙述者,他比菲茨更加清醒,不管是对自身还是所处的世界,因为在文学上获得的肯定也更盛。若将菲茨比作爵士时代的一颗流星,那海明威便是一颗永远耀眼的明星。
任何故事的升华,都需要一个悲剧的结尾。正如同菲茨的结局。他像盖茨比一样迫切希望抓住对岸的绿灯,有无时无刻不为这段美丽的爱情付出代价。他以自己的故事为原型,又旁观着这个时代,“我既是旁观者清亦是当局者迷”,他在一种清醒与迷惘之中,看不清姬尔达不过是他幻化出的美梦,她像是诱惑亚当的毒蛇,带着伟大作家的爱,毁灭在这个曾经热爱她的时代。
“于是,我们奋力向前划,逆流而上的小舟,不停地倒退,进入过去。”
十一月 | ||||||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27 | 28 | 29 | 30 | 31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